在全球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重塑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中西文化交汇地,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结构性挑战。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的公开估算,至2028年,香港的劳动人口预计仅为356万人,而人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将达到375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8万。这一趋势意味着,香港在未来数年内将持续保持较为宽松的人才引入力度,为内地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身份转换窗口。
从移民政策的视角来看,香港身份不仅是通往全球发展的跳板,更是资产配置、教育资源获取、身份多元化布局的战略工具。尤其在全球地缘格局动荡的当下,一个香港身份无疑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综合价值。然而,政策虽宽,门槛依旧存在。唯有符合特定资质与条件的内地人才,方可借由相关签证项目顺利取得香港身份。以下,将详解目前五大主流的香港人才与身份获取路径。
一、优秀人才入境计划(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
此计划近年来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政策调整,核心在于优化评审机制,提高审批效率。现行模式下,申请人可通过“成就计分制”或“综合计分制”两条路径进行申请。
1、成就计分制
面向具国际级别殊荣者,如诺贝尔奖得主、奥运金牌得主、国际影展获奖者等,门槛极高,仅适用于极少数顶尖人士。
2、综合计分制
旧版本评分机制繁复,评分项多、主观性强。新政简化为12项评审准则,申请人仅需满足其中6项,即具备申请资格,显著提升了透明度和可操作性。评估维度包括学历、语言能力、工作背景、国际视野等。
二、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
作为2022年末启动的新政,高才通面向全球高学历、高收入人才,细分为三类申请人:
1、A类(高收入人士)
需在申请前一年收入达250万港币或以上,并提供税单佐证。
2、B类(世界名校毕业生,3年以上经验)
毕业于指定高校名单,含清华、北大、复旦等内地重点高校,并具3年工作经验。
3、C类(应届及近年毕业生)
同样毕业于指定高校,但工作经验未满3年,每年限额1万个名额。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更新的高校名单覆盖面更广,内地高校数量明显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合资格人群的覆盖面。
三、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香港专才计划)
作为香港与内地人才流动的重要政策桥梁,专才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一直发挥稳定作用。其核心在于“岗位驱动”,即申请人必须先获得香港本地雇主的聘用意向,且该岗位需与其学历或从业背景紧密相关。基本要求包括:
1、拥有本科学历(特殊情况下可接受具资质认证的专科人才);
2、雇主公司需为成立满一年、有实体办公地址的香港公司;
3、公司应聘岗位需为本地无法轻易招聘到的专业人才;
4、雇主需满足纳税、强积金、员工人数、营业额等硬性条件。
审理周期一般为2至6个月,属于相对稳健的申请路径。
四、香港留学及进修路径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境外优秀学生来港深造并留港就业。非本地毕业生计划(IANG)为境外高校或香港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身份转换通道。通过读研或读博等方式,申请人可持学生签证赴港,毕业后可直接申请IANG签证留港工作。香港研究生课程一般为期1年,且该一年也计入7年永居年限之中,性价比极高。申请人一般需:
1、年满18岁;
2、具本科学位,或具10年以上高级管理经验;
3、具备相应的英语语言能力。
目前2025年春季入学申请已结束,秋季招生即将开启,是规划留港身份的关键时间点。
五、投资移民计划(Capital Investment Entrant Scheme)
2023年重新启动的投资移民项目,设定投资门槛为3000万港元,同时加入“创业基金”与多元资产组合要求。申请条件包括:
1、年满18岁,持有第三国护照;
2、在申请前两年持续拥有不低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
3、投资要求包括:300万港元注入“创业投资基金”、其余部分可配置商业地产、港元定存、港股、债券、基金、寿险等;
4、新增住宅投资政策:允许投资5000万港币以上住宅物业,其中最多1000万可计入移民资产要求,其余需额外配置。
审理周期较快,约为1至2个月可获得原则性批复,适用于高净值人群进行身份布局与资产全球配置。
当前阶段,香港在多重压力下急需补足专业人才缺口,身份政策相对宽松。无论是追求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布局子女教育的家庭,还是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群,此时都是入场布局香港身份的战略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