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各国移民政策日益精细化与合规化,日本在其移民体系中的“经营管理签证”(Business Manager Visa)也迎来重大调整。2025年7月10日起,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局将正式启用一项新的续签审查机制——强制要求续签申请人提交《经营活动报告书》。该措施的实施,标志着日本政府正进一步强化对于在日外国创业者真实经营状况的监管。
一、续签机制改革:新增“经营活动报告书”,审查重心前移
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局发布的最新通告,自2025年7月起,所有“经营管理签证”的续签申请,除了继续提供公司财务报表、纳税证明、雇佣记录等标准材料外,还必须提交一份详尽的《经营活动报告书》(活動報告書)。这一材料将被用作评估签证持有人是否真实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依据。报告书的审查将涵盖以下五个关键维度:
1、公司日常经营与运营记录
包括日常业务开展情况、内部管理流程、经营策略实施进度等。
2、财务数据透明性
详细列明公司收入、支出、资金流向等,避免“空账”或未运营现象。
3、雇佣状况与办公设施
核查是否存在实质性用工行为,以及是否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
4、客户关系与业务往来证明
通过合同、发票、邮件记录等材料,佐证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真实业务联系。
5、实际经营参与的证明材料
如会议纪要、出勤打卡、业务照片、微信聊天记录、电话记录等。
显而易见,日本不再满足于企业“在账面上存在”,而是更加注重公司“在现实中是否运作”。这场看似简单的材料改革,实则传递出日本移民管理层对商业真实性和签证制度严谨性的重新定义。
二、政策动因:防范制度滥用,回归签证本质
“经营管理签证”自设立以来,原意在于吸引全球有管理经验或创业能力的人才赴日创办实体企业,促进本地经济与就业。但近年来,不乏有申请人以签证为手段,仅形式性注册公司,不开展实际经营,或“挂名”设立空壳公司以满足续签要求。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日本本地创业环境的诚信体系,也背离了政策初衷。
因此,日本政府此次推行“经营活动报告书”制度,实质上是在通过文件审核机制,提高识别与甄别的精度,从而筛选出真正的创业者与经营者,打击投机者,确保“经营管理签证”回归商业移民本质。这一改革,也显示出日本对其移民政策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签证体系梳理:从申请到永住的路径规划
作为中国高净值家庭移居日本的重要通道之一,经营管理签证以其门槛适中、路径清晰、可衔接永住身份的优势,在近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截至2024年6月,共有超过20,500名中国公民持该类签证在日居留,占该签证外籍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基本申请条件包括:
1、申请人年龄在65岁以下;
2、拥有三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无论是公司高管、股东,或自营业主均可);
3、在日本设立公司,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4、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万日元;
5、公司拥有实际、固定的办公地址;
6、公司进行持续、真实的商业运营。
首次签发通常为1年,续签形式为“1+1+3”年或“1+1+5”年不等。续签周期的长短,与企业的合规性、持续性和真实性经营状况直接相关。
在正常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公司维持运营10年以上,即可向日本移民局提出“永住者”申请。在此期间,如公司增长良好、纳税记录优秀、雇佣人数持续增长,也有可能在更短周期内获得长期签证或更稳定的身份。